!https://blog.didispace.com/content/images/posts/hzf-ms-apigateway-2-1.png > 本系列内容是来自Mashape.com的Marco在nginx.conf上的一次演讲。 > >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为什么我们需要API网关:微服务与API 网关(上): 为什么需要API网关?http://blog.didispace.com/hz...
阅读全文!https://blog.didispace.com/content/images/posts/hzf-ms-apigateway-1-1.png > 本文是来自于Macro在一次大会上的一个分享。 > > 本系列共有两个部分,主要关注我们如何以及为什么要在我们的微服务应用中部署API 网关。第二部分主要关注我们如何把Mashape的开源网关组件Kong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微服务架构当中。 目录...
阅读全文介绍 这篇文章是的介绍一下领域驱动设计的基础构件、概念和Java的web应用(主要是基于Spring框架)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讲了怎么把实体、聚合根、仓储映射到使用Spring框架的Java应用中。 领域驱动设计 Eric Evans的《领域驱动设计》无疑是软件设计领域最重要的几本书之一。这本书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中如何处理领域和软件的映射关系— 开始强调领域通用语言domain...
阅读全文微服务架构和SOA区别 微服务现在辣么火,业界流行的对比的却都是所谓的Monolithic单体应用,而大量的系统在十几年前都是已经是分布式系统了,那么微服务作为新的理念和原来的分布式系统,或者说SOA(面向服务架构)是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看相同点: - 需要Registry,实现动态的服务注册发现机制; - 需要考虑分布式下面的事务一致性,CAP原则下,两段式提交不能保证性能,事务补偿机制需要考虑...
阅读全文接上篇,我们采用了领域驱动的开发方式,使用了充血模型,享受了他的好处,但是也不得不面对他带来的弊端。这个弊端在分布式的微服务架构下面又被放大。 事务一致性 事务一致性的问题在Monolithic下面不是大问题,在微服务下面却是很致命,我们回顾一下所谓的ACID原则 - Atomicity - 原子性,改变数据状态要么是一起完成,要么一起失败 - Consistency -...
阅读全文我承认我是标题党, 为什么要写这篇充满争议的文章?目前架构师这个职位特别火热,程序员的目标都是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架构师。但是我们真的理解架构师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人把架构师和框架师等同起来,认为研究框架多的才是架构师 下面说的情况请勿对号入座。 - 盲目的追新: 技术人员的喜好往往是什么技术流行就追什么技术。现在的技术发展快,前后端不断涌现各种框架,我们恨不得把这些框架都用在自己的项目里才行,要不然...
阅读全文上篇我们聊了微服务的DDD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还是觉得很虚幻,DDD那么复杂的理论,聚合根、值对象、事件溯源,到底我们该怎么入手呢? 实际上DDD和面向对象设计、设计模式等等理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熟悉OOA、OOD,DDD也是使用不好的。不过学习这些OO理论的时候,大家往往感觉到无用武之地,因为大部分的Java程序员开发生涯是从学习J2EE经典的分层理论开始的(Action、Service、D...
阅读全文简介 如今,软件通常会作为一种服务来交付,它们被称为网络应用程序,或软件即服务(SaaS)。12-Factor 为构建如下的 SaaS 应用提供了方法论: - 使用标准化流程自动配置,从而使新的开发者花费最少的学习成本加入这个项目。 - 和操作系统之间尽可能的划清界限,在各个系统中提供最大的可移植性。 - 适合部署在现代的云计算平台,从而在服务器和系统管理方面节省资源。 -...
阅读全文> 原文是 Martin Flower 于 2014 年 3 月 25 日写的《Microservices》http://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一词在过去几年里广泛的传播,它用于描述一种设计应用程序的特别方式,作为一套独立可部署的服务。目前,这种架构方式...
阅读全文上集我们阐述了使用微服务体系架构的关键障碍是领域模型,事务和查询,这三个障碍似乎和功能拆分具有天然的对抗。只要功能拆分了,就涉及这三个难题。 然后我们向你展示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将每个服务的业务逻辑实现为一组DDD聚合。然后每个事务只能更新或创建一个单独的聚合。然后通过事件来维护聚合(和服务)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本集中,我们将会向你介绍使用事件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通过原子方式更新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