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下这个话题的本质原因,真的是因为其由“AI生成”导致的吗?还是内容制作者在使用AI的时候有没有用心导致的?
如果制作者在使用AI的时候,用心反复打磨,那么这样生产的内容,还会被拒绝吗?
现在很多领域的AI内容不被认可,我觉得很大程度是由于工具不到位(大量的一键生成产品,缺少人机协作的专业微调能力)导致的。
在很多内容领域,对于追求高质量内容创作的群体来说,还是缺少好用的支持灵活人机协同的工具来支撑他们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所以高质量的AI内容产生并不多。
但是,目前的工具现状对于内容投机者们(研究规则并大批量非高质量内容)是已经足够友好了,所以互联网上产生了大量的中低质量的AI内容,这使得一些渴望高质量内容的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
其本质并非AI之恶,而是这些AI内容在当下并没有被人赋予有趣的灵魂。
编程也好、文章也好、视频也好,各种AI内容的生产都应该在人机协作之下才能真正产生高质量的结果。
所以,如何帮助用户在各领域产出高质量可用内容,是未来各领域真正要关注的,而不是一键批量生成xxx。